蕭序
唐孫真人著千金要方。謂生民之道。莫不以養(yǎng)小為大。若無小卒不成大。故孫氏方先小兒而后丈夫耆老。實崇本之義。譬夫良苗嘉植。初生之日。不克培其根本。去其蝥賊。鮮有不夭折者。即幸而長成。其華實亦必不茂。則小兒科之急需講求。洵醫(yī)林之先務也。惟小兒氣質微弱。有病每不能自為陳說。故醫(yī)家目為啞科。最不易治。習是科者。必先于天時之寒暖。地勢之高下、以及人身十二經(jīng)脈之環(huán)周。奇經(jīng)八脈之起止。三百六十五穴之部位。平日了然于心。臨證復察色聽聲。反復推求。始能洞悉病情。而不致僨事。故尚書謂保民如保赤子。良以保民者。必周知民間之疾苦。所惡勿施。所好與聚。而民始治。猶保赤者。必誠求赤子之隱曲。時其饑飽。適其寒溫。而赤子始安。余以輇材。奉命巡閱兩湖。督理軍務。兼長民政。夙夜只懼。不憚博訪諏諮。期舉閭閻之疾苦。掃除而廓清之。為吾鄉(xiāng)父老昆弟謀樂利而策安全。顧箕畢之好惡不同。一人之耳目有限。往往事與愿違。力不從心者。時或不免。至此始恧然于保民之難。愈憬然于保赤之不易。適吾宗北承孝廉倦游回鄂。攜有手校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二十卷。余素稔小兒科之難。而善本尤不易得。
因捐資付梓。復商之北承孝廉。重加讎校。以免魯魚帝虎。貽誤將來。庶幾保民之愿。雖未盡償于目前。而保赤之心。
尚幸流傳于后世。至此書為醫(yī)學之寶笈。幼科之金針。前人序論。言之綦詳。茲不贅述。
歲次甲子首夏兩湖巡閱使督理軍務兼湖北省長黃岡蕭耀南衡山敘于武昌節(jié)署
范序
保幼大全者。予同寅朱君時佐之所以壽世者也。其論理至精至密。其制方至詳至備。蓋自人之成形。以至成童。纖悉之證。莫不畢具。惜乎著之者失名耳。相傳謂得之古冢中。雖未必然。而用之療疾。靡有不效。誠天地間一奇書也。
朱君攜至宣城。謀與李令宗仁。繡梓以傳于四方。且請予序諸首。予惟傳曰。如保赤子。赤子甚不易保也。而是書亦未易得之。得之者不私于一家一邑。而欲傳之于四方。且將以及后世。使凡赤子。皆得所以保之之道。而安然于長大壽考之域。二君子之用心。不亦公且溥矣乎。夫保赤子。即所以保民也。使保民者。真能如保赤子。而民有未安者。吾未之信也。是為序。
弘治二年己酉秋七月望日賜進士出身中順大夫直隸寧國府知府天臺范吉以貞書
朱序
保幼大全。即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之別名也。以其制方著論。詳審精密。故復名之曰保幼大全。予素頗有志于濟物。
見醫(yī)家書。每喜蓄之。揮使鄭君和。精于小兒醫(yī)者也。與予友善。予扣其所以精于醫(yī)之故。乃出是書焉。予閱是書之異于尋常也。又扣其所以得之之故。則曰相傳農(nóng)人得之于古冢中。于是求以錄之。鄭君無難色。遂以全集授予、錄而珍藏諸笥者有年矣。間遇小兒疾。按方試之。往往得奇驗。一日。偕宣城令李君宗仁詢民瘼。會于公所。語及是書。宗仁又樂于濟物者也。即取而刊之。以廣其傳。不數(shù)月而成。噫。予竊祿明時。無補于吾民久矣。使一二孩提之童。得因是書而濟萬分之一于危迫倉卒之際。予之素心。寧不亦少慰乎。若其為術之高下。明者當自得之。蓋不待予言者。姑序其所自云。
弘治己酉中秋旦京闈戊子鄉(xiāng)貢進士寧國府通判世族濟南朱臣時佐書
何序
余先君有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二十卷。家藏甚久。今六十余載矣。不知作者為誰。博加搜訪。未嘗聞此書之流播也。
自嬰孩初育以至成童。所謂保衛(wèi)其生??偫ň?。視古今方書極為詳盡。仁哉。著書者之心也。宗族親舊間。幼稚有疾。
余每口傳指授。效如影響。又取其可以通用于大人者。增湯劑而用之。尤為神異。豈此書不言之妙。有待于余而發(fā)耶。
烏可掩為一家之實。而不與人共之。于是集二三同志。訂正其謄寫之舛。鋟于行在太醫(yī)局。以廣其傳。得此者敬而用之。
當知余言不繆?;蛭疵猱嬌咛碜阒I。不暇顧矣。吁。齊魯大臣。史失其名。恨不得詳其人也。
嘉定丙午立春日和安大夫特差判太醫(yī)局何大任序
醫(yī)工論
凡為醫(y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謂能明理以盡術也。正物者。謂能用藥以對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濟而功必著矣。若不能正己。則豈能正物,不能正物。則豈能愈疾。今冠于篇首。以勸學人。
凡為醫(yī)者。性存溫雅。志必謙恭。動須禮節(jié)。舉止和柔。無自妄尊。不可矯飾。廣收方論。
博通義理。明運氣。曉陰陽。善診切。精察視。辨真?zhèn)?。分寒熱。審標本。識輕重。疾小不可言大。事易不可云難。貧富用心皆一。貴賤使藥無別。茍能如此。于道幾希。反是者。為生靈之巨寇。
凡為醫(y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如到其家。須先問曾請未。會請師即問曾進是何湯藥。已未經(jīng)下。乃可得知虛實也。如已曾經(jīng)下。即虛矣。更可消息參詳。則無誤矣。又治小兒之法。必明南北稟受之殊。必察土地寒溫之異。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為慎耳。
稟受論
人稟父母精血化生。故內經(jīng)有曰。陽施陰化。謂之有子。圣濟經(jīng)言。方其受授之初。一月血凝。二月胚胎兆。三月陽神為魂。四月陰靈為魄。五月五行分五臟。六月六律定六腑。七月七精開竅。八月八景具全。九月氣足象成。十月百神集備。至日滿而生也。(又云。一月如珠露。二月若桃花。三月形象成。四月男女分。五月腑臟具。六月筋骨全。七月魂生而動左。八月魄長而動右。九月三轉身。十月足而生。此未知其所出。)其始有謂之妊者。以其陽始而陰任之也。有謂之胚者。以其未成為器而猶坯也。有謂之胞者。以其已為正陽而陰包之也。有謂之胎者。以食于母而為口頤也。有謂之娠者。以其有時而動也。有謂之懷者。以其有身而根據(jù)也。原夫此象者。皆陽始陰任在有形之先。次由五行而后化成也。故曰。陰陽具而五行立矣。且陰之所任者。
壬也。一陽壬兆。則人乃肇生。命門主生氣之原。精所藏焉。壬、陽水也。合丁之陰火而生丙。故有命門。然后生心。
心主血。神所藏焉。丙之陽火。合辛之陰金而生庚。故有心然后有肺。肺主皮毛。魄所藏焉。庚、陽金也。合乙之陰木而生甲。故有肺然后生肝。肝主筋?;晁匮伞<诪殛柲尽:霞褐幫炼?。故有肝然后生脾。脾生肉。意所藏焉。
戊為陽土。合癸之陰水而生壬。故有脾然后生腎。腎主骨。志所藏焉。故腎與命門一也。此陰陽五行。夫婦生化。自然之理也。人之賦稟。自受氣至胎化。自成形至生養(yǎng)。亦皆由焉。
諸不治病
胎內十二證
一、雙瞽。二、只眇。三、駢拇。四、六指。五、體殘。六、肢廢。七、獨腎。八、喑啞。九、缺唇。十、社老。十一、攣拳。十二、侏儒。
胎外十二證
一、睛凸。二、近睹。三、鼻。四、耳反。五、結喉。六、項癭。七、舌短。八、節(jié)彈。九、龜胸。十、駝背。十一、膝并。十二、交脛。
六指
兒生下六指者。外科以利刀截一指。外貼生油膏。往往有不見痕跡者。
缺唇
兒生下缺唇。亦能彌縫。然不能掩其痕。十二病中。惟是二種僅有手段。昔人之不能。而后人得之。千載之后。必有治今人不治之病者。
初生論
兒才生出母腹中。急當舉之。便以綿絮包裹。抱大人懷溫暖。雖暑月。亦不可遽去綿絮。須漸漸減去之。蓋乍出母腹中。不可令冒寒也。又急以綿裹手指。揩拭兒口眼中及周遭穢血。皆令盡凈。不可令入口眼也。若舉遲。失于包裹。
則令兒中寒。若穢血得入口眼。則令兒生病。(其證候方論并在后)
回氣論
兒才生出母腹中??蘼曔t者。急以蔥白細鞭其背。呼父小名。即啼。又兒才生下。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chǎn)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其兒。頓放大人懷中溫暖。若已包裹。須更添之。令極溫暖。且未得斷臍。將胞衣置灰火上燒之。仍捻大紙。卻盛蘸油點著。于臍帶上往來遍燎之。以臍帶連臍。得火氣由臍入腹故也。更以熱醋湯捋洗臍帶。須臾則氣回啼哭。然后如常洗浴斷臍。此法甚良。救者甚多。
洗浴論
兒才生下。須先洗浴。以滌蕩污穢。然后乃可斷臍也。若先斷臍。則浴水入臍而為臍瘡等病。及浴水須入藥預先煎下。以瓶貯頓。臨時炊暖用之。不犯生水即佳。并以后浴之。亦用藥煎湯。今具煎湯用藥下項。
用豬膽汁湯浴兒。則不患瘡癬。皮膚滑澤。用金銀虎骨丹砂煎湯。則辟邪惡。去驚。(單用虎骨亦得)用李葉切半升煎湯。則解肌熱。去溫壯。用白芷二兩??鄥⑷齼?。銼碎煎湯。則去諸風。用蒴蔥白胡麻葉白芷本蛇床子煎湯。退熱。
用苦參黃連豬膽白芨杉葉柏葉楓葉煎湯。去風。
用大麻仁零陵香丁香桑葚本煎湯。治諸瘡。
用金銀桃奴雄黃丹砂煎湯。則辟邪除驚。
用益母草煎湯。治疥癬諸瘡。
凡煎湯。每用水一斗。入藥煎至七升。去滓。適寒溫用之。冬不可太熱。夏不可令冷。須調停得宜。乃可用之。
兒自生之后。須根據(jù)時洗浴。以去垢污。又不可數(shù)數(shù)。若都不洗浴。則皮皴毛落。多生瘡疥。凡洗浴時。于背上則微微少用水。余處任意。即不可極淋其背。亦不可久坐水中。則引驚作病。切須慎之。如常能根據(jù)法用之。令兒體滑舒暢。血脈通流。及長少病。無不驗也。
五氣論
兒自胎孕以至生成。皆稟五行而分五臟。故自五氣以生五態(tài)。而各不同。圣濟經(jīng)言。五行孕秀有異宜。
五態(tài)委保有殊氣。沖和均賦。體性潛異者。蓋母氣胎育。有盛衰之虛實。故其子生也。有剛柔之勇怯。又經(jīng)云。
心氣虛而語晚。肝氣微而行遲。脾氣弱而肉瘠。腎氣怯而解顱。如此之類。悉皆是矣。然五臟之氣。稟受殊異。
其于怯弱者。圣人亦有方藥以補養(yǎng)之矣。
心
心氣盛者。則伶俐。早言笑。形神清而多發(fā)。心氣怯者。則性癡而遲語。發(fā)久不生。生則不黑。心主血。發(fā)為血之余。怯則久不生也。心系舌之本。怯則語遲也。
治小兒生下無發(fā)。以鯽魚燒灰末。和醬敷之。即生。
巨勝丹
治小兒發(fā)久不生。
當歸(去蘆一兩)生干地黃(去苗土一兩)芍藥(一兩以上并為末)巨勝(一合別研)胡粉(半兩別研)上同研勻細。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湯下。兼化涂頭上。量大小用。
又方
以楸葉中心子杵爛。絞汁涂之。
又方
以羊屎燒灰。淋汁。同豉汁洗之。三日一次。不過十次。即生。
又方
治血熱。發(fā)薄不生。以桃柳煎湯。入豬膽汁和。沐頭。發(fā)自生。
菖蒲丸
治小兒心氣不足。從小至數(shù)歲不能言。
石菖蒲(二錢)人參(去蘆焙半兩)丹參(去蘆一錢)天門冬(去心焙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赤石脂(三錢)上同為細末。煉蜜丸綠豆大。溫水下五七丸。至十余丸。量大小增損。日三。久服取效為度。無時。
又方
治同前。
菖蒲(一兩一寸九節(jié)者良)遠志(甘草水煮去心一兩)桂心(一兩)黃(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酸棗仁(湯浸去皮半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二粒。煎生姜湯化下。無時。
灸法灸心俞三壯。灸兩足踝三壯。
又方
治五六歲不語。此心氣不足。舌本無力。不能發(fā)轉故也。一云。風冷傷于少陰。以赤小豆為末。酒和涂舌上。神效。以社壇余胙酒。與少許飲。
肝
肝氣盛者。則蹺健而早行立。肝氣怯者。則長不能行而腳細,名曰鶴膝。肝主筋。怯則筋弱。故長不能行也。又或眉久不生。眉屬肝。肝氣不榮。故眉久不生也。何以知眉屬肝。且五臟皆有毛。其發(fā)屬心。心為火。
火性炎上。故發(fā)生上槍也。須屬腎。腎為水。水性潤下。故須生下順也。是以女人皆無外腎。故無須也。毛屬肺。肺在五臟之上而主外。故毛生皮膚之外也。眼睫屬脾。眼輪亦屬脾。脾在右偏。故睫斜生眼輪之上也。眉屬肝。肝在左偏。故眉斜生眼睫之上也。左為上。右為下。所以眉在上而睫在下也。
麝茸丹
治小兒從小至數(shù)歲不能行。大驗。
麝香(研)茄茸(酥涂炙黃)生干地黃(去苗土焙)虎脛骨(酥涂炙黃)當歸(去蘆洗焙)黃(銼各半兩)上為細末。用羊髓二兩。煮爛。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磨沉香湯送下。乳前。日三服。
羚羊角丸
治同前。
羚羊角(用尖細節(jié)密者銼取末)虎脛骨(敲破涂酥炙黃)生干地黃(去苗土焙)酸棗仁(去皮炒過秤)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桂(去粗皮不得見火)防風(去蘆切焙)當歸(去蘆切焙)黃(切焙各一分)上為細末。煉蜜和劑。每用一子大。食前溫水化下。日三。兒大者加之。
又方
以五加皮為末。飲服之。
灸法小兒自小至五歲。不能行者。灸兩足踝各三壯。
又灸法小兒鶴膝腳細。不能行者。灸膝眼三壯。
治小兒生下無眉毛。欲得生者。以七月中采烏麻花。不拘多少。陰干為末。以生烏麻油浸。每夜敷之。
赤芝散
治小兒眉毛眼睫。因癬退不生。名乳頰癬。
野油花(旋復花是)赤箭(天麻苗)防風(去蘆各等分)上為細末。先洗癬凈干。以好油調涂之。后服烏犀丸。
烏犀丸
犀角末(一錢)豬牙皂角末(二錢)干蟾末(三錢)龍腦(少許)上為細末。熊膽汁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溫水下。量兒大小加減。
脾
脾氣盛者。肌肉濃而色紫。耐壯而乳多。脾氣怯。則肌虛而喜汗。汗多則肉瘠。脾主肌肉。怯則肌虛。虛則榮衛(wèi)衰。故汗多而肉瘠也。
丁香散
治小兒脾怯多汗。
陳皮(一兩)青皮(去穣)訶子肉(去核)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溫服。兒小分之。
香瓜丸
治小兒喜汗。
大黃瓜(黃色出種子者)川大黃(濕紙裹煨至紙焦)胡黃連柴胡(去蘆)青皮(去嚷)鱉甲(醋炙黃)黃柏(去粗皮)蘆薈上藥各等分。瓜用一個。先將黃瓜割頂去瓤。以諸藥為細末。填瓜內至滿。卻將頂蓋口。杖子簽定。慢火內煨熟。取藥并瓜研之。如皮研不爛則去之。干后入面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二丸。乳后冷漿水下。兒大加之。
粉身法
黃連(去須)牡蠣(火)貝母(各七錢)上為細末。以米粉一升。同研勻。粉身。與丁香散同用。
肺
肺氣盛者。肌膚瑩白滑膩。發(fā)細黑淺。肺氣怯則肌膚粗敗。若無皮而血凝。故寶鑒亦名血凝。孫真人言。小兒出腹。肌肉猶是血也。漸漸堅化。肺主皮膚。肺氣不充則血沮敗。不成肌膚。故若無皮毛而血凝。面目繞鼻口悉黃,閉目撮面??谥懈稍?。四肢不能伸縮??逕o聲。不吮乳。此皮毛不斂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龍膽湯。
(方具于后)治初生兒血凝。皮肉不斂??逕o聲。不吮乳。以胡粉研細。酒和涂之。干即再。
又方
以白僵蠶為末。煎湯。適寒溫浴之。
灸法初生兒血凝。以臍四邊各去臍半寸。并鳩尾下。五處各灸三壯。
腎
腎氣盛者。囟小而合早。牙齒早生。腎氣怯者。解顱而囟不合。牙久不生。生則不固。面慘。目睛多白。腎主骨髓。腦為髓海。怯則腦髓不成。故囟解而不能結也。解顱不瘥。而百病交攻。極難將護。此最為大病矣。又腎主骨。牙乃骨之余。怯則牙久不生也。
玉乳丹
治小兒解顱。
鐘乳粉(根據(jù)法煉者半兩)熟干地黃(根據(jù)法蒸者半兩)柏子仁(半兩)當歸(去蘆半兩)防風(去蘆分銼)補骨脂(一分揀凈微炒)或加黃茯苓亦得。
上為細末。入鐘乳粉柏子仁拌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茴香湯送下。乳后。
又方
治同前。
細辛(去苗)桂心(各半兩)干姜(七錢半)上為細末。以乳汁和敷縫上。干即復敷。兒面赤即愈。
又方
以蛇蛻皮炒焦為末。用豬頰車骨中髓。調敷縫上。日三。一方只用豬頰髓。
又方
以驢蹄燒灰。研細末。生油和敷縫上。以瘥為度。
治小兒囟不合生蟹足骨半兩。白蘞半兩。為細末。以乳汁和貼縫上。
又方
以龜甲煮湯。適寒溫漬之。不得用黑者。
治小兒囟不合。鼻塞不通。以大天南星微炮去皮。為細末。淡醋調。攤緋帛子上貼之。仍炙手熱。頻熨立效。
治小兒囟不合。囟腫囟陷并主之。
蛇蛻皮(半兩燒灰細研)防風(去蘆)白芨大黃(濕紙裹煨紙焦各一分)上為細末。入青黛一分。同研極勻。每用半錢。用豬膽汁調勻。將紙一片。按大小長短。翦一紙花子。攤藥在上。仍于四邊各留少白紙。用淡醋糊涂遍。以貼病上。不住以溫水潤動。一伏時換。一方以防風一兩半。柏子仁白芨各一兩。為末。乳汁和敷囟上。十日知。二十日愈。日一易之。
又法治小兒解顱。囟不合。作頭巾與裹。遮護之。久而自合。千金云。良法也。
治小兒齒久不生以雄鼠屎三十枚。日一枚拭齒斷。即生。其屎兩角尖者。乃雄鼠屎也。一云。用雌鼠屎。兩頭圓者。
又方
以黑豆三十粒。于牛糞火內燒令煙盡。細研。入麝香少許。再研勻細。用針挑不生齒處。令血出。以藥末揩上。不得見風。忌醋。多年不生者。用之極效。
又方
以尿坑中竹木。正旦刮屑涂之。即生。
乳母論
兒生自乳養(yǎng)者。一切不論。若令乳母乳養(yǎng)者。必擇其人。若有宿疾。狐臭癭。上氣喘嗽。疥癬頭瘡。龜胸駝背。
鼻緊唇。癡聾喑啞。顛狂驚癇。癰疽等疾。并不可令乳兒也。
凡乳母乃血氣化為乳汁。則吾性善惡。悉由血氣所生。應喜怒飲食。一切禁忌并宜戒慎。若縱性恣意。因而乳兒。
則令兒感生疾病也。若房勞乳兒。則令兒瘦瘁。交脛不能行。若醉以乳兒。則令兒身熱腹?jié)M。若蓄熱乳兒。則令兒變黃。
不能食。若怒作乳兒。則令兒驚狂上氣。若吐下乳兒。則令兒虛羸氣弱。是皆所忌也。
凡每乳兒。乳母當先以手按散其熱。然后與兒吮之。若乳汁涌??謨貉嗜椴患?。慮防嗆噎。則輒奪之。令兒少息。
又復與之。如是數(shù)反則可也。又當視兒饑飽節(jié)度。一日之中,知幾乳而足量以為常。每于早晨。若有宿乳。須當捻去。
若夏月不去熱乳。令兒吐。冬月不去寒乳。令兒咳痢。又若兒大喜之后。不可便乳。令兒驚癇。若兒大哭之后。不可便與乳。令兒吐瀉。又乳兒不可太飽。恐停滯不化。若太飽。則以空乳令吮則消。
凡每乳兒。乳母當以臂枕兒頭。令兒口與乳齊。乃乳之。不可用膊。即太高。令兒飲乳不快。多致兒噎。又乳母欲寐。則奪去其乳。恐睡著不覺。被乳填沃口鼻。別生其他事。又且不知兒饑飽也。
凡兒生六十日。目瞳子成。能識人。百日。任脈反復。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日。掌骨成。能匍匐。
三百日。臏骨成。能獨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移步。乳母常須根據(jù)時按節(jié)。續(xù)續(xù)教引。使兒能會。此是定法也。即不得常常抱持。過時都不教引。致令兒筋骨弛墮。又恐成腰腳之疾也。
慎護論
凡乳母慎護養(yǎng)兒。乳哺欲其有節(jié)。襁褓欲其有宜。達其饑飽。察其強弱。適其薄。循其寒燠。蓋自有道。不可不知也。
凡兒自初生至盈月。宜常常時取豬乳汁滴兒口中。令咽。最為佳妙。又以珍珠末一大豆許。用蜜一蜆殼和之。分三次或四次。每十日內外與一次。涂兒口中。安心神。鎮(zhèn)魂魄。
凡兒生肌肉未成。不可與暖濃新綿之衣。當與故絮帛薄衣。若與新綿濃暖,則蒸燠生熱。筋骨緩弱。故圣濟經(jīng)云。
襁褓者衣欲舊帛。綿欲故絮。非乃惡于新燠。亦資父母之余氣。以致養(yǎng)焉。
凡乳母。若遇天和無風之時。當抱兒在日中嬉戲。使數(shù)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若藏幃帳之內。
重衣溫暖。譬如陰地草木。不見風日。則脆軟不任。易為傷損。故圣濟經(jīng)言。重衣溫濃。幃帳周密。宜與減損。甚則傷皮膚。害血脈。是生多疾也。
凡兒常令薄衣,雖冬月。但令著兩夾衣。及衲衣之類,若極寒。即漸加舊絮衣。人家多務愛惜。乃以新綿濃衣。溫養(yǎng)過宜。適以為害。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若至來春稍暖。須漸減其衣。不可便行卒減,恐令兒傷中風寒。
凡兒于冬月。須著帽項之衣。夏月須著背褡。及于當脊。更襯綴一重。以防風寒所干。謂諸臟之俞。皆在于背故也。
又常令乳母。每日三時。摸兒項后筋兩轅之間。名曰風池。若熱。即須熨之。令微汗則愈。諺云。戒養(yǎng)小兒。慎護風池者是也。
凡兒于春時。不可覆頭裹足。致陽氣不得出泄。則發(fā)熱矣。
凡兒常當看覷消息。無令身體有汗。若汗出則致腠理虛。而以受風寒。晝夜寤寐。皆當慎之。須審天氣冷暖。衣服濃薄。
凡兒于暑月。時常令在涼處。勿禁水漿。但少少與之。唯是不宜多與。
凡兒不可抱于檐下洗浴。又不可當風解脫??譃楹?。又啼哭未斷。不可與乳。冒冷沖寒。不可哺飼??譃槭硞?/span>
又不可近神佛之前。驢馬之畔。又不可令兒見怪異之物。及各門異戶不相識之人。恐為客忤。
凡兒生三日之外。當與少哺。姚和眾云。以粟米煮粥。飲研如乳汁。每日與半蜆殼許。以助谷神。導達腸胃。孫真人云。以粳米飲。七日外與三大豆許。慎不可雜與藥吃。巢氏云。兒生滿三十日后。當哺少物。如二棗核許。至五十日。
如櫻桃許。至百日。如大棗許。若乳少。當以意增之。不可多與??植荒軇?。別生病矣。若乳多。不消哺食者。亦須少少與之。以壯腸胃。兒大。稍稍增之。當有常劑。圣濟經(jīng)亦云。兒生三日用飲。過三日用哺。哺之以賴殼氣也。哺之多少。量日為則。如是則五臟得養(yǎng)。而胃氣壯矣。今之養(yǎng)小兒者。多務愛惜過當。往往至二三歲。尚未與食。致脾胃虛弱。
體力怯軟。平生多病。若在半年之后。宜煮陳米稀粥與之。十月以后。漸與稠粥爛飯。以助中氣。則自然易養(yǎng)少病。惟忌生冷油膩葷茹甜物。
凡小兒乳哺。既有常劑。若忽爾卻乳哺少者。此是腹中少有不和也。盒飯與微微下之。若都不肯食。但飲少乳者。
此傷重。要下之。不可不下也。若不與下。則生寒熱?;驗橥铝?。及為癖積。脈大者發(fā)癇。皆不早治之由也。孫真人亦曰。小兒寒熱。亦當下之。乃瘥。又小兒乳哺。不能無痰癖也。常當節(jié)適之。若稍不進乳食。便以微藥克化。紫圓最妙。
(方在后)不得行藥轉痢。又不得為無事而遷延。致病大即難治爾。小兒微患。便與微下。則損不甚而易愈矣。若于春夏之時有疾。(千金云。立夏后)切不可妄行吐下。及微疾亦不可亂行針灸。蓋針灸傷經(jīng)絡。吐下?lián)p腑臟故也。若誤行轉瀉。則使下焦虛而上焦熱。變成大病也。故巢氏有言。小兒春夏。自非甚病。決定不可吐下者是也。
食忌論
凡小兒有不可食之物。不可不知。今具于后。
小兒不可多食栗子。令兒氣弱行遲。熱食則氣壅。
小兒不可食蕨菜。令兒立則無力。久不能行。小兒不可食芡。令兒不能行。
小兒不可食黍米雞肉胡瓜。令兒腹中生蟲。經(jīng)驗方云。小兒未斷乳。食雞肉。令小兒腹中生蛔蟲。
小兒不可食越瓜。令兒發(fā)痼疾。
小兒不可食麥。令兒發(fā)落。(麥是蕎麥也)小兒不可食鳧茨。令兒臍下痛。
小兒不可食鱘魚。令兒生癥癖。
小兒不可食炒豆豬肉。令生氣壅致死。
大小論
經(jīng)言六歲以上者為小兒。十八以上者為少年。據(jù)此之言。則十八以下者。皆為小兒也。此乃古之所論爾。以今時校之。則時世相異。理或未當。且禮云。男子三十曰壯有室。又曰。男子三十而娶。是古之男子。皆三十以上方娶。故十八以下。得為小兒之稱。今之時則不然。男不過十五而娶。至十八已有生一二子者。豈得為小兒也。以今時言之。當以十四以下為小兒治。其十五以上者。天癸已行?;楣诩染?。則為大人治耳。
諸色澤候
面上五臟部分色
左頰主肝。右頰主肺。額上主心。鼻上主脾。(一云唇口)頤上主腎。色青為風。色赤為熱。色黃為食。色白為氣。色黑為寒也。
面上五臟四時色
經(jīng)言五臟之色。皆外榮于面。故死生疾病系焉。肝主春。其色青。心主夏。其色赤。脾主長夏。其色黃。肺主秋。其色白。腎主冬。其色黑。是謂五臟之色。隨四時各榮于面也。其色不深不淺。應常光潤者。為平和也。若色重深者。其臟實。淺淡者。其臟虛。
面上五臟生死色
經(jīng)曰。滋榮者。其色生。青如翠羽。赤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烏羽??葚舱?。其色死。青如草茲。赤如血。黃如枳實。白如枯骨。黑如炱煤。
面上五臟部分相乘色
肝色青者本色也。赤者心乘肝也。黃者脾乘肝也。白者肺乘肝也。黑者腎乘肝也。
心色赤者本色也。青者肝乘心也。黃者脾乘心也。白者肺乘心也。黑者腎乘心也。脾色黃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脾也。赤者心乘脾也。黑者腎乘脾也。白者肺乘脾也。肺色白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肺也。赤者心乘肺也。黃者脾乘肺也。黑者腎乘肺也。腎色黑者本色也。青者肝乘腎也。赤者心乘腎也。黃者脾乘腎也。白者肺乘腎也。
面上五臟四時相乘色
經(jīng)言青赤見于春。赤黃見于夏。黃白見于長夏。白黑見于秋。黑青見于冬。是謂五臟之生。五行相繼也。為病輕。若肝色見青白。心色見赤黑。脾色見黃青。肺色見白赤。腎色見黑黃。是謂真藏之色。五行相克也。為病重。
面目死生色
內經(jīng)曰。凡病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圣濟經(jīng)云。脾真為本。
而面黃必生者。以真氣外榮故也。若面青目赤。面青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者。皆死。謂無脾色外榮。而真氣已絕故也。
鼻上色
圣濟經(jīng)曰。鼻端青為腹冷。黑為水氣。白為無血。黃為胸寒。赤為有風。鮮明為留飲。
目內色
赤者心熱。淡紅者虛熱。青者肝熱。淺淡者肝虛。黃者脾熱。無精色腎虛。
金匱死色
凡小兒病者。有黑色滿面。或繞口入口。或延眉繞目。或暗人中者。皆死。有青色延面。連目入耳者死。目無精光。眼中有物。如橫紅針者死。
外臺死色
凡小兒病者。面上有青黑色。如紗蓋定。從發(fā)際至印堂者。不以疾狀淺深。六十日死。至鼻柱者。
一月死。至人中者。十日死。滿面者。即日死。
諸處紋狀候
耳后完骨上。有青脈如線三兩路。臥不靜者。此癇疾候。當刺。掐破令血出。以為小治。若目腫破者。死候也。
手大指后。白肉魚際之上,有筋絡色青黑者。胃中有寒。赤黃者有熱。赤青黑雜者寒熱。若青而小短者少氣。
叉手處。手大指第二指之間虎口上。有筋脈如線。看其顏色曲直。以決其病。若紋直者是驚。曲者是傷。沉隱為風。
曲外有冷。曲內為食。
〔歌曰〕虎口青紋直。情知四足驚。黑色元因水。赤乃火飛禽。淡紅人驚發(fā)。灣紫有傷尋。外冷內為食。沉隱定風生。長大疾須重。短小得安平。但看叉手處。病候驗虛真。
第一指上仄三節(jié)。名曰三關。小兒從男左女右看之。有八般筋脈紋狀。以驗其病。名曰八片錦。最下一節(jié)。名為氣關。有紋過者。病才覺重。諸病既生。則氣不調順。故名氣關也。第二節(jié)。名為風關。有紋過者。須發(fā)驚風。漸加困重。
故名風關也。第三節(jié)。名為命關。有紋過者。則病極而命危殆。故名命關也。
\r圖\p03-b42a1.bmp\r魚刺形。主初驚。在氣關。主壯熱吐瀉。在風關。主初驚才發(fā)。在命關。驚極難治。
〔歌曰〕形如魚刺是初驚。遍體如湯面色青。吐瀉躁煩如似此。通腸和氣便惺惺。
垂針形。主瀉痢。在氣關。主傷冷吐瀉。在風關。瀉傳驚風。在命關。驚傳慢驚風極候。
〔歌曰〕形如懸針瀉痢多。發(fā)驚身熱定違和。此病若變驚風慢。命關已度是沉。
水字形。主肺驚。在氣關。涎痰咳嗽虛積。在風關。發(fā)驚喘哽涎。在命關。困不治。
〔歌曰〕形如水字肺家驚。虛積相傳面色青。鬲上有涎須與治。命關若過更無寧。
乙字形。又曰中曲。主食驚。在氣關。主食傷吐痢。在風關。傳變風。乙形屬肝。肝刑于脾。在命關。傳慢脾風。不治。
〔歌曰〕形如乙曲病因肝。眼慢驚啼螈偏。冷積為傷傳變此。慢脾風已度三關。
去蛇形。主內實外虛。來蛇形。主外實內虛。蛇中卷形。內外俱虛。此數(shù)樣皆曲蟲。又曰曲蛇。在氣關。主疳積。在風關。主勞帶驚。在命關。不治。
〔歌曰〕形如蛇曲病因深。脾積疳勞又帶驚。未過二關宜早治。若過三關更莫論。
長者弓形。短者環(huán)形。主疳積。在氣關。吐逆疳熱。吃泥土。在風關。疳極羸瘦。在命關。不治。
〔歌曰〕形如環(huán)弓疳氣黃。好食泥土是尋常。此病早求良醫(yī)治。三關已到命飛揚。
亂紋形。主蟲痛。在氣關。主氣不和。有蟲積。食諸生物。在風關。主蟲咬心腹痛。在命關。病困極難治。
〔歌曰〕紋亂縱橫蟲上尋。曉夜啼號不可禁。神佛求遍都無應。安蟲取積得康寧。
珠形死候。此候不拘三關上下。見者皆為死候。
〔歌曰〕流珠死候不須醫(yī)。便是沉莫療之。三關若見都休望。安排后事更無疑。
〔諸紋總歌〕魚刺初驚候。懸針瀉痢多。水紋驚肺積。乙樣是肝訛。曲蟲驚疳病。環(huán)弓一論過。亂紋蟲咬甚。流珠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