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海金沙藤(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海金沙藤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主產(chǎn)于廣東、浙江。

  • 中藥名稱海金沙藤

  • 中藥學名(拉丁名)LYGODII HERBA

  • 別 名竹園荽、迷離網(wǎng)、雞膠莽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海金沙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廣東、浙江。

來源

本品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地上部分。(《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eet或狹葉海金沙L.microstachyum Desv.的干燥地上部分。(《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廣東、浙江。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秋季孢子未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鮮用或干燥。(《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段狀。莖圓柱形,淺棕黃色,切面中央黃色。葉及葉軸均被短毛,葉二回羽狀,小羽片紙質(zhì),不育葉羽片邊緣有淺鈍齒,能育葉小羽片邊緣生有流蘇狀的孢子囊群。氣微,味淡。(《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草質(zhì)藤本,莖細長,栗褐色。葉二型,二至三回羽狀;羽片多數(shù),對生于葉軸的短枝上,枝端有1個被黃色柔毛的休眠芽,羽柄長約1.5cm。不育羽片三角形,長與寬各為10-12cm;小羽片2-4對,互生,卵圓形,長4-8cm,寬3-6cm;二回小羽片2-3對,互生,卵狀三角形,掌狀分裂;末回小羽片有短柄或無柄,不以關節(jié)著生,通常掌狀3裂,中央裂片短而闊,長約3cm,寬6-8mm,頂端鈍,基部近心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淺鋸齒;葉紙質(zhì),中脈及側脈上略被短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邊緣疏生流蘇狀的孢子囊穗。氣微,味淡。 狹葉海金沙葉 二至三回羽狀;不育羽片長圓形,長8-15cm,小羽片2-3對,掌狀深裂,中央裂片最大,長5-8cm,寬約4mm,基部心形,兩側有1-2片短裂片,邊緣有細尖鋸齒。(《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寒。歸膀胱、肺、小腸經(jīng)。(《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甘,寒。歸膀胱、小腸、肝經(jīng)。(《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

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絡。(《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濕熱淋證,石淋,水腫,小便不利以及痄腮,癰腫疔毒。(《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白濁帶下,小便不利,腎炎水腫,濕熱黃疸,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燙傷,丹毒,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9-30g,鮮品30-90g。外用煎水洗或搗敷。(《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藥禁忌

孕婦慎服。(《中藥大辭典》)

孕婦慎服。(《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置通風干燥處。(《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鑒別

本品粉末灰綠色。孢子為四面體,三角狀圓錐形,頂面觀三角錐形,可見三叉狀裂隙,側面觀類三角形,底面觀類圓形,直徑60-85μm,外壁有顆粒狀雕紋;孢子囊卵形,環(huán)帶側生,長徑約600μm,短徑約384μm。非腺毛1-8細胞,大多碎斷,頂端細胞較長,直徑18-32(-55)μm,長126-686μm,壁厚至5μm,有的胞腔含黃棕色物;葉表皮細胞表面觀垂周壁薄,深波狀彎曲,氣孔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4-31μm,副衛(wèi)細胞2-4個,直軸式或不定式。(《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中藥配伍

1.治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干為末,煎生甘草場,調(diào)服二錢;或加滑石。(《夷堅志》)
2.治血淋:左轉藤、小萹蓄,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3.治婦女白帶:"海金沙莖一兩,豬精肉四兩。加水同燉,去渣,取肉及湯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飲。(《福建民間草藥》)
5.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6.治腹瀉: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7.治濕熱黃疸:金砂蕨葉、田基黃,雞骨草各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8.治夢遺:海金沙藤燒灰存性。用凈灰一錢五分至二錢,開水沖服。(《福建民間草藥》)
9.治火燙傷:海金沙鮮葉搗爛。調(diào)入乳外敷火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10.治纏腰火丹:鮮海金沙葉切碎搗爛。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狀,涂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1.治贅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時用其藤擦贅疣處,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12.治黃蜂螫傷:金砂蕨葉一兩。搗爛;取汁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干燥。(《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除去雜質(zhì),曬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履喉巖本草》:治淋病熱病者,并小便中利。
2.《生草藥性備要》:專理跌打。
3.《分類草藥性》:退火。治淋癥,咳嗽,筋骨疼痛。
4.《天寶本草》:平肝濟火。治小兒螬疳,紅崩淋瀝。
5.《嶺南采藥錄》:通淋,利小腸,解熱毒氣。治傷寒狂熱,濕熱腫滿,莖痛,疔疽變黑。
6.《廣州植物志》:可敷郁血,又可止咯血。
7.《貴州民間方藥集》:治五淋白濁,消水腫。
8.《四川中藥志》:治癆嗽火咳。
9.《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治水腫,濕熱黃瘦,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胃火牙痛,水泡瘡。
10.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感冒發(fā)熱,小便短赤,腸炎痢疾。
11.《廣西中草藥》:治湯火傷。
12. 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活血通絡,治百日咳。

原標題:海金沙藤
詞條標簽:海金沙,海金沙藤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