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沙苑子(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沙苑子為豆科植物背扁黃耆Astragalus complanatus Bunge的干燥成熟種子。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曬干。主產(chǎn)于陜西。

  • 中藥名稱沙苑子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ASTRAGALI COMPLANATI SEMEN

  • 別 名白蒺藜、沙苑蒺藜、沙苑蒺藜子

  • 所屬功效類 補虛藥

  • 豆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陜西。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背扁黃耆Astragalus complanatus Bunge的干燥成熟種子。(《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陜西。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曬干。(《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腎形而稍扁,長2-2.5mm,寬1.5-2mm,厚約1mm。表面光滑,褐綠色或灰褐色.邊緣一側(cè)微凹處具圓形種臍。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子葉2,淡黃色,胚根彎曲,長約1mm。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甘,溫。歸肝、腎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補腎助陽,固精縮尿,養(yǎng)肝明目。(《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腎虛腰痛,遺精早泄,遺尿尿頻,白濁帶下,眩暈,目暗昏花。(《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9-15g。(《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相火偏旺之遺精、膀胱濕熱之淋濁帶下慎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通風(fēng)干燥處。(《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灰白色。種皮柵狀細胞斷面觀1列,外被角質(zhì)層;近外側(cè)1/5-1/8處有一條光輝帶;表面觀呈多角形,壁極厚,胞腔小,孔溝細密。種皮支持細胞側(cè)面觀呈短啞鈴形;表面觀呈3個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同心環(huán)。子葉細胞含脂肪油。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沙苑子對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沙苑子苷對照品,加60%乙醇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丁酮—乙酰丙酮—水(3:3:1: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熱風(fēng)吹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共為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y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②治腎虛腰疼:沙苑子一兩。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③治脾胃虛,飲食不消,濕熱成臌脹者:沙苑蒺藜二兩(酒拌炒),蒼術(shù)八兩(米泔水浸一日,曬干,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調(diào)服。(《本草匯言》)
④治目昏不明:沙苑子三錢,茺蔚子二錢,青葙子三錢。共研細末。每次一錢,日報二次。(《吉林中草藥》)

中藥炮制

沙苑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鹽沙苑子:取凈沙苑子,照鹽水炙法(通則0213)炒干。(《中國藥典2015》)

毒性

沙菀蒺藜毒性很小,其煎劑灌服100g/Kg以上(分2次),LD50不能測得。沙苑蒺藜水煮醇沉制劑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37.8±1.1g/Kg。(《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秦藥

相關(guān)論述

①《本草衍義》:"補腎。"
②《綱目》:"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
③《本草從新》:"補腎,強陰,益精,明目。治帶下,痔漏,陰癀。性能固精。"
④《醫(yī)林纂要》:"堅腎水,瀉邪濕,去癥瘕痔瘺。"
⑤《會約醫(yī)鏡》:"止遺瀝,尿血,縮小便。"
⑥《本草求原》:"治肺痿,腎冷,尿多,遺溺,明目,長肌肉。亦治肝腎風(fēng)毒攻注。"

傳說淵源

       “沙苑子”原名“同蒺藜”?!锻ㄨb輯要》記載隋時“同蒺藜”在大荔道路、河邊所皆有,至唐遂以沙苑子稱著。
       相傳唐玄宗有個女兒,人稱長樂公主。自幼多病,長到十五六歲還是個黃毛丫頭,經(jīng)常住在華清宮養(yǎng)病。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兵進潼關(guān),唐玄宗聞訊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倉皇逃向四川。早把這個在驪山養(yǎng)病的公主忘到九霄云外了。一天夜里,潼關(guān)失守,兵至臨潼,睡夢中的長樂公主聞得殺聲四起,忙與奶媽策馬逃奔,黑夜漆漆不辨方向,不知跑了多少路,過了多少河,直到東方發(fā)白,才發(fā)現(xiàn)兩匹沙苑養(yǎng)大的馬竟把她們馱回了“故鄉(xiāng)”。
       公主本來體弱多病,哪里經(jīng)得起一夜顛簸。加上舉目四望,滿目白沙,一片凄涼,頓時覺得天昏地暗,暈了過去。奶媽頓時慌了手腳,抱著公主,又哭又喊。
       哭喊聲驚動了一位老者,這老頭童顏鶴發(fā),精神矍鑠,家住在附近的東王寨村,晚年膝下得一幼女,年方十五,名叫莫愁。老人平日常在沙鄉(xiāng)行醫(yī),醫(yī)術(shù)高明,手到病除,而且從不收錢,鄉(xiāng)親們尊稱他為“東方真人”。這一天東方真人五更即起,和女兒到西沙梁上去采蒺藜,半路上聽到有人哭喊,便循聲而來。看到昏迷中的姑娘,忙拿出隨身攜帶的銀針和藥葫蘆,一邊針灸,一邊把自己配制的蒺藜丹灌進姑娘口中。不多時,姑娘蘇醒了,她們自稱是京城張氏母女,因遭兵亂流落到此,懇求老人收留。老人慷慨應(yīng)許,將她們帶回家中。
       為了使姑娘早日康復(fù),東方真人叫莫愁女天天為姑娘熬蒺藜茶喝。長樂公主雖是隱姓埋名,寄人籬下,常懷一腔悲愁,但東方真人待她親如女兒,莫愁女與她形同姊妹,沙鄉(xiāng)風(fēng)景也別有一番情趣,打發(fā)了她不少寂寞的時光。特別是到了秋天,她也和大伙到沙丘上去采集蒺藜子,從雜草中辨認“白蒺藜”。白蒺藜生在沙梁上的雜草中,葉莖都和生長在道旁的刺蒺藜差不多。但開的是白紫色的小花,結(jié)的是船兒形的小豆莢。她們把這些小豆莢一個一個地采下來,在沙灘上曬干,揀凈,拿回去交給老人入藥。這比起她原來沉悶在宮中的生活有趣多了。
       轉(zhuǎn)眼過了二三年,唐肅宗李亨繼位,唐朝軍隊收復(fù)了長安,奶媽向朝廷告知了公主下落。肅宗立即下旨,接長樂公主回宮去。長樂公主感激老人救命之恩,苦苦哀求東方真人一同進宮。老人執(zhí)意不肯,喚莫愁女抱來藥葫蘆,對公主說:“我乃鄉(xiāng)野之人,享不得宮中清福。你要回宮去,我也沒有什么送你,這藥葫蘆里裝的是蒺藜丹。平時可取三五粒泡茶飲用,常飲此丹,可以補腎壯腰,醫(yī)先天之不足;益肝明目,治后天之所傷,你在我家平時飲用之茶,即此物也!”公主感激不盡,三拜而別。
       卻說公主回到宮中,那些熟識的宮娥侍女見到長樂公主,個個不勝驚異,都說兩三年不見,公主像換了個人一般:頭上稀疏的黃發(fā)不見了,腦后一朵黑云;臉上憔黃的病容沒有了,頰上托兩朵桃花;個兒長高了,眼里有神了,出落得跟天仙一樣!肅宗聞知此事,覺得詫異,問御妹“別人逃難歸來,都面黃肌瘦,你個病人怎倒把病給逃沒了?”公主便訴說了逃難沙苑,得救于東方真人的經(jīng)過,并把東方真人贈給她的蒺藜丹獻給了肅宗。從此沙苑蒺藜傳進了皇宮。
       肅宗得了蒺藜丹,連服半月,漸覺爽心明目,精力充沛,便命吳來為欽差,下詔同州府馮翊縣,令沙苑百姓每年進貢蒺藜子。吳來本是貪官污吏,得此肥差,更是對百姓敲骨吸髓,鬧得沙苑地區(qū)民不聊生。有一年,沙苑地區(qū)遭了旱災(zāi),蒺藜子沒如數(shù)上交,吳來便親自來沙苑催交,在東王寨村遇上了東方真人和莫愁女。他見莫愁女長得標致苗條,便罰東方真人加倍交出蒺藜子,否則,就要把莫愁女搶去納妾。東方真人訴說遭災(zāi)之苦,苦苦懇求免去沙苑百姓的稅賦勞役,吳來哪里昕得進半個字,命人將東方真人捆起來拉走,綁于縣衙門前的石獅子上,拳打腳踢,示眾百姓。老人自思悔不該將蒺藜之事透露給公主,以致給沙苑百姓帶來這場無端大禍,長嘆一聲,便一頭撞死在石獅子上。
       莫愁姑娘聞訊悲痛欲絕,鄉(xiāng)親們勸她去找公主,她連夜喬裝改扮,來到京城,向公主訴說了事情經(jīng)過。公主得知此事,悲憤萬分,為報救命之恩,救助百姓,她心生一計,立即面見皇兄,要求親自為皇兄催收貢品,并提出永免沙苑地區(qū)百姓的稅賦勞役,肅宗一心想搞到蒺藜,便欣然應(yīng)允,降一旨,交與公主。
       公主帶領(lǐng)人馬,馱金載銀,向沙苑東王寨而來。一進村,就見東方真人的靈堂設(shè)在村口,全村男女老幼跪哭一地,公主傳馮翊縣令和吳來前來接旨,將吳來斬于東方真人靈堂之前,隨命縣令將所帶金銀財寶分給沙苑百姓,并當(dāng)場宣布從此免去沙苑百姓的稅賦勞役。然后公主就要拔劍自刎,莫愁姑娘眼明手快,奪下公主手中寶劍,經(jīng)過再三勸說,公主將她的鳳冠霞帔,葬于東方真人的墓側(cè)。長樂公主從此再無心回宮,便與莫愁姑娘一道上華山修道去了。
       自明、清以來,大荔人習(xí)慣在河邊、地頭種植沙苑子。經(jīng)商或外出走親訪友常以“同蒺藜”一包相贈,“欲知相思意,遙寄同蒺藜”。更有東南亞華僑將“沙苑子”當(dāng)作拜年禮或新婚賀禮,每包一斤,紅紙金字封面,上書:“同州蒺藜”。后由于戰(zhàn)亂水旱等因素,森林植被破壞幾盡,沙苑子產(chǎn)量也隨之每況愈下。
       1950年成立“沙苑造林局”,在沙苑地區(qū)廣植樹木,基本控制了風(fēng)沙,恢復(fù)了植被,沙苑子生產(chǎn)也有所恢復(fù)??h內(nèi)一些企業(yè)乘機而動,先后研發(fā)生產(chǎn)了“大唐貢茶”、“沙苑子奶粉”等產(chǎn)品,一度暢銷全國。

原標題:沙苑子
詞條標簽:背扁黃耆沙苑子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