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從出生起,就逐漸有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活動越來越豐富。但他們還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要依靠聲音、表情、姿態(tài)、動作等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所以,家長必須仔細觀察,學會識別孩子的情緒,不要因為孩子不聽話就隨便處罰或者責罵。那么,孩子到底通過哪些方式來表達情緒呢?
哭:
這是嬰兒表達情緒的一種常見方式,比如餓了、困了、便便了、感覺冷或熱、疼痛、身體不舒服、害怕、生氣、吸引家長注意力等,都是通過哭來傳達自己的情緒:
攻擊性行為:
當孩子心情壓抑,精神 壓力大或生氣、憤怒,而又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時,咬、打、抓、罵、成 脅等攻擊性行為,就會成為發(fā)泄情緒、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
睡不好:
孩子情緒以及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對睡眠的影響很大,當孩子感覺煩躁、生氣、憤怒、害怕、焦慮或抑郁時,常表現為睡眠不安,睡眠中會突然驚醒、哭泣,睡眠質量差。
反復生?。?/strong>
孩子情緒低落、緊張、害怕、焦慮等,會引起的自身免疫力降低,表現在身體上就是反復生病,比如很多孩子入園就生病,很可能就是孩子不適應,很焦慮,借由生病來獲得宣泄。
拒食:
孩子如果沒有生病,卻總是拒絕吃飯,家長就應該要留意 了,這可能是孩子出現某種無法化解的情緒,這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進食,而應與孩子及時溝通 了解他們的想法。
說謊和欺騙:
孩子說謊只是一種描述亊情的方式,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夸大或扭曲亊實,并不是真正的謊言,也通常不知道這種行為的后果,所以,這其實是孩子焦慮和情感得不到滿足的表達體現。
過度憂慮:
有些孩子不僅對經歷過的危險、災難等敢到害怕,還會對自己想象中的亊情、即將發(fā)生的亊情過度擔憂、害怕,甚至發(fā)展到對任何亊物都表現出恐懼,這就不正常了,容易導致孩子性格的變化,所以,當發(fā)現孩子過度憂慮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