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饑過飽均可發(fā)生疾病。明顯低于本人的適度的飲食量,稱為過饑;明顯超過本人的適度的飲食量,稱為過飽。過饑,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終致氣血衰少。氣血不足,則形體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易于繼發(fā)其他病癥。反之,暴飲暴食,過飽,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可導致飲食阻滯,出現(xiàn)脘腹脹滿、噯腐反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故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之說。
偏食、偏嗜也是使氣血失調(diào)而引起多種疾病的重要原因。不同滋味的食物含有不同的成分,在人體中發(fā)生各種不相同的作用。如果只偏嗜某一種食物,自然會使人體陰陽失調(diào),如酸味太過傷筋、辛味太過傷皮毛、咸味太過傷血、苦味太過傷氣、甜味太過傷肉。
吃飯的時間不規(guī)律。不能按時進食,時間節(jié)律被打破。該吃飯時不吃飯,身體按時分泌的消化酶便會損傷消化道黏膜;不該吃飯時又去進食,食物沒有足夠的消化酶消化,便會滯留胃腸,造成腸胃負擔。
所以,從根本上說,身體的健康與否跟食物之間的關系最是密切。專家認為:喜歡高脂、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人最容易患上脂肪肝。食物為我們每天的腦力和體力勞作提供能量,過量攝入或者消耗不足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如果不首先管好自己的嘴巴,豐富的食物選擇反而成了健康的敵人。
另外,如果是肝病患者長期選擇食用過于單調(diào)或處理不的食物,或者是由于挑食、偏食、忌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而使某挫營養(yǎng)素的攝入不足,機體罹患肝病卻沒有積極治療而導致食欲缺乏,過多服用滋補品或亂用藥物而導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等,都會引起營養(yǎng)缺乏病。若缺乏蛋白質(zhì)而引起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會加重肝病病情;若蛋白質(zhì)供給不足或吸收不良,會使肝細胞修復緩慢,易導致肝硬化、腹腔積液征;患肝病又缺乏維生素D和鈣、磷的嬰兒,可兼患佝僂病或骨骼畸形;老年人則會引起骨質(zhì)疏松,易發(fā)病理性骨折等。反之,肝病患者進食過量,超過身體需要量太多,在引起肥胖癥的同時還會出現(xiàn)脂肪肝,也可能并發(fā)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給肝病患者的康復帶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