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滇刺棗(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

植物名滇刺棗

拼音DianCiZao

學名Ziziphus mauritiana Lam.

別名酸棗、緬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鼠李目

鼠李科

棗族

棗屬

植物形態(tài)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達15米;幼枝被黃灰色密絨毛,小枝被短柔毛,老枝紫紅色,有2個托葉刺,1個斜上,另1個鉤狀下彎。葉紙質至厚紙質,卵形、矩圓狀橢圓形,稀近圓形,長2.5-6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圓形,稀銳尖,基部近圓形,稍偏斜,不等側,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有光澤,下面被黃色或灰白色絨毛,基生3出脈,葉脈在上面下陷或多少凸起,下面有明顯的網(wǎng)脈;葉柄長5-13毫米,被灰黃色密絨毛?;ňG黃色,兩性,5基數(shù),數(shù)個或10余個密集成近無總花?;蚓叨炭偦ü5囊干缇蹅慊ㄐ颍üiL2-4毫米,被灰黃色絨毛;萼片卵狀三角形,頂端尖,外面被毛;花瓣矩圓狀匙形,基部具爪;雄蕊與花瓣近等長,花盤厚,肉質,10裂,中央凹陷,子房球形,無毛,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淺裂或半裂。核果矩圓形或球形,長1-1.2厘米,直徑約1厘米,橙色或紅色,成熟時變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長5-8毫米,被短柔毛,2室,具1或2種子;中果皮薄,木栓質,內果皮厚,硬革質;種子寬而扁,長6-7毫米,寬5-6毫米,紅褐色,有光澤?;ㄆ?-11月,果期9-12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云南、四川、廣東、廣西,在福建和臺灣有栽培。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河邊濕潤林中或灌叢中斯里蘭卡、印度、阿富汗、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及非洲也有分布。(《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果實可食;樹皮供藥用,有消炎,生肌之功效,治燒傷;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滇刺棗
詞條標簽:滇刺棗,緬棗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