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牛蒡(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牛蒡子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浙江的桐鄉(xiāng)、海寧、嘉興、杭州;黑龍江的五常、尚志、阿城、富錦;吉林的蛟河、樺甸、敦化、安圖、延吉、渾江;遼寧的本溪、清源、鳳城、新賓、西豐、開原、鐵嶺;湖北的恩施、利川、宜昌、長陽、宜都、咸寧、鄖縣;重慶…

植物名牛蒡

拼音NiuBang

學(xué)名Arctium lappa L.

別名惡實(shí)、大力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菜薊族

亞族飛廉亞族

牛蒡?qū)?/span>

植物形態(tài)

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質(zhì)直根,長達(dá)15厘米,徑可達(dá)2厘米,有分枝支根。莖直立,高達(dá)2米,粗壯,基部直徑達(dá)2厘米,通常帶紫紅或淡紫紅色,有多數(shù)高起的條棱,分枝斜升,多數(shù),全部莖枝被稀疏的乳突狀短毛及長蛛絲毛并混雜以棕黃色的小腺點(diǎn)。基生葉寬卵形,長達(dá)30厘米,寬達(dá)21厘米,邊緣稀疏的淺波狀凹齒或齒尖,基部心形,有長達(dá)32厘米的葉柄,兩面異色,上面綠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黃色小腺點(diǎn),下面灰白色或淡綠色,被薄絨毛或絨毛稀疏,有黃色小腺點(diǎn),葉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絲狀絨毛及黃色小腺點(diǎn),但中下部常脫毛。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樣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葉小,基部平截或淺心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或少數(shù)在莖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花序梗粗壯。總苞卵形或卵球形,直徑1.5-2厘米。總苞片多層,多數(shù),外層三角狀或披針狀鉆形,寬約1毫米,中內(nèi)層披針狀或線狀鉆形,寬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長,長約1.5厘米,頂端有軟骨質(zhì)鉤刺。小花紫紅色,花冠長1.4厘米,細(xì)管部長8毫米,簷部長6毫米,外面無腺點(diǎn),花冠裂片長約2毫米。瘦果倒長卵形或偏斜倒長卵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兩側(cè)壓扁,淺褐色,有多數(shù)細(xì)脈紋,有深褐色的色斑或無色斑。冠毛多層,淺褐色;冠毛剛毛糙毛狀,不等長,長達(dá)3.8毫米,基部不連合成環(huán),分散脫落。花果期6-9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普遍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林緣、林中、灌木叢中、河邊潮濕地、村莊路旁或荒地,海拔750-3500米。由于瘦果和根入藥,各國各地亦有普遍栽培。(《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果實(shí)入藥,性味辛、苦寒,疏散風(fēng)熱,宜肺透疹、散結(jié)解毒;根入藥,有清熱解毒、疏風(fēng)利咽之效。(《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牛蒡
詞條標(biāo)簽:牛蒡,牛蒡子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