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寄生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寄生黃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的全草。秋季采收,除去泥土、雜質(zhì),曬干或鮮用。產(chǎn)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 中藥名稱寄生黃

  • 中藥學名(拉丁名)

  • 別 名鹿仙草、見根生、地楊梅

  • 所屬功效類止血藥

  • 蛇菰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西藏

來源

本品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的全草。(《中華本草》)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西南及陜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泥土、雜質(zhì),曬干或鮮用。(《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澀,性寒。歸肺、胃、肝經(jīng)。(《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潤肺止咳,行氣健胃,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補腎澀精。(《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肺熱咳嗽,脘腹疼痛,黃疸,痔瘡腫痛,跌打損傷,咯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外傷出血,頭昏,遺精。(《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燉肉、浸酒。(《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1.治咳嗽,哮喘:雞心七15-18g。水煎服,連服1星期。(《湖北中草藥志》)
2.治咳嗽咯血:葛菌、肺經(jīng)草、鹿銜草、巖白菜、白茅根各12g,地骨皮9g。燉肉服。
3.治心腹疼痛:葛菌、山慈菇、黃荊子各9g。水煎服。(2-3方出自《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4.治胃氣痛,痛經(jīng):雞心七、枳殼各9g,烏藥、畢澄茄、川芎、厚樸各6g。白酒500ml,浸泡1d,日服2次,每次10-40ml。(《湖北中草藥志》)
5.治黃疸:寄生黃9g。煨水服,每日3次。(《貴州草藥》)
6.治酒疾,酒醉:葛菌、枳椇子各12g。水煎服。
7.治疔瘡,小兒陰莖腫(蚯蚓毒):葛菌適量,搗爛外敷。(6-7方出自《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8.治痔瘡:寄生黃9g,燉豬大腸1節(jié)吃。(《貴州草藥》)
9.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雞心七(雌性穗狀花序)、青木香各6g,活血蓮、隔山消、續(xù)斷、貫眾各9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10.治紅崩:葛菌9g,大薊根12g,映山紅根15g。燉肉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11.治外傷出血:雞心七9g。研末,撒敷患處。(《湖北中草藥志》)
12.治老人頭昏:葛菌18g,天麻30g。共研粉,每日早晨用3g加白糖蒸雞蛋吃。
13.治遺精:葛菌30g,燉肉服。(12-13方出自《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性平,味辛。”
2.《湖北中草藥志》:“澀,平?!?/span>
3.《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澀、苦,寒?!?/span>
4.《貴州草藥》:“理氣健胃,清熱利濕,解毒。主治胃氣痛,黃疸,痔瘡?!?/span>
5.《湖北中草藥志》:“潤肺止咳,活血,止血,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癥。”
6.《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固腎澀精。主治咳嗽咯血,血崩,痔瘡腫痛,頭昏,胃痛?!?/span>

原標題:寄生黃
詞條標簽:筒鞘蛇菰寄生黃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