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
有婦人患赤白帶,林親得予《針灸經(jīng)》,初為灸氣海穴未效。次日,為灸帶脈穴,有鬼附患身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未著,今灸著我,我今去矣,可為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其病如失。此實事也。予初怪其事,因思晉景公膏肓之病。蓋有二鬼焉。以其虛勞甚矣。鬼得乘虛而居之。今此婦人之疾。亦有鬼者。豈其用心而虛損。故有此疾。鬼亦乘虛居之。灸既著穴。其鬼不得不去,雖不祭之可也。自此有來覓灸者,每為之按此穴,莫不應手酸疼。予知是正穴也。令歸灸之。無有不愈。其穴在兩脅季肋之下一寸八分。有此疾者。即速灸之。婦人患此疾而喪生者甚多,切不可忽。若更灸百會尤佳,此疾多因用心使然故也。(王執(zhí)中《針灸資生經(jīng)》)
故事
宋代有一名婦女患有帶下病。每天陰道分泌出大量白色黏液,綿綿不斷,氣味臭穢,帶下時白時黃,有時夾雜有血絲,嚴重時紅白混雜。她十分煩惱,到處尋求治療。醫(yī)生首先為她在氣海穴施用灸法,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第二天來診時改為灸帶脈穴。夜里,這名婦女夢到有一個鬼怪附在她身上,并且對她說:“昨天艾灸沒有找到我藏身的地方,所以我依然附在你身上,今天灸到了,我現(xiàn)在就會離開,但是你們要擺設酒水美食來祭奠我。”這個婦女的家人按照夢里鬼怪所說的去做了,她的病果然就好了。
關于鬼怪附體的說法太荒謬了,但是艾灸帶脈、氣海等穴位治療帶下病確實具有非常好的療效。古代由于人們對很多事物認知的局限性,醫(yī)書中有很多封建迷信的記載,比如晉景公患病時,也曾夢到有兩個小鬼附身,居于膏之上,肓之下,就是我們常說的“病人膏肓”。所謂的“鬼怪”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病人過于勞累、虛弱,睡眠不安穩(wěn),才會夢到小鬼附身于體。本案這個婦女的鬼怪附身,與她患病后身體不適密切相關,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過度煩惱擾動了她的睡眠,夢到鬼怪乘虛侵襲,讓她得了這個病。而治療對癥了,即使不祭奠,疾病也是可以痊愈的。
從此之后,只要有得帶下病來找王執(zhí)中治療的人,都為她們先點按帶脈穴,此處沒有不酸脹疼痛的,于是就知道此穴治療赤白帶效果顯著,他就教患者回家自己艾灸帶脈穴,最后帶下疾病都痊愈了。帶脈穴在兩邊脅肋部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一寸八分,有赤白帶的患者應該盡早灸此穴。在王執(zhí)中行醫(yī)的年代,婦女患此病丟掉性命的人很多,一定不能忽視,要引起重視。王執(zhí)中建議如果再結(jié)合灸百會穴效果更佳。本病多因為思慮操勞過度而導致。大家要在生活起居方面注意預防。
啟示1:帶脈穴
帶脈穴是足少陽膽經(jīng)的穴位,位于脅肋部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簡單取穴可以找側(cè)腹部和肚臍相平的地方。帶脈穴具有調(diào)經(jīng)止帶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疝氣、小腹痛、脅痛等疾病,尤其是治療赤白帶的經(jīng)驗效穴。大家自己可以采用點按或艾灸的方式治療以上疾病,尤其是帶下病。該穴位所在部位比較敏感,皮肉比較薄,所以要注意點按的力度及艾灸的時間。具體操作可以參照上一個故事中介紹的灸法。
啟示2:赤白帶下
赤白帶是指婦女帶下,顏色赤白相雜、氣味臭穢的情況。本病西醫(yī)診斷多為婦科炎癥,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
赤白帶中醫(yī)認為多數(shù)為濕熱下注的實證,多伴有會陰部灼熱、瘙癢,小腹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癥狀??梢园膸}、中極、氣海、百會、白環(huán)俞、次醪等穴位治療本病,尤其是本案提到的帶脈穴,起到清熱除濕止帶的作用,赤白帶的情況就可以減輕甚至痊愈。患病期間減少性生活;經(jīng)常清洗陰部;勤換內(nèi)褲并煮沸消毒。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病情比較嚴重,赤白帶持續(xù)時間長,量大,顏色晦黯,如膿似血,奇臭難聞,可能會由陰道癌、宮頸癌等惡性疾病引起,要盡早前往醫(yī)院治療,明確病情,以免耽誤,錯過最佳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