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病者多見于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由于小兒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發(fā)病后癥狀又較重,所以稱為“小兒秋季腹瀉”。
本病目前除“斯密達”在止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外,尚沒有特別有效的其他西藥可用。而中藥治療小兒腹瀉卻效果比較肯定。如用下列治法:
1、將淮山藥研粉,每日3—9克,以開水調成奶糕樣服用,一天3—4次,適用于脾虛瀉。
2、紅靈丹,每次0.3克,一天3次吞服,或者扁豆花30克水煮服,每日3次,適用于濕熱瀉。
另外,也可以配合針灸療法,先取足三里、陰陵泉,后針氣海和中脘;如瀉泄不止者,可加刺止瀉穴和艾條灸神闕穴,嘔吐者加針內關。
對患兒要調節(jié)好飲食,輕者不必禁食,應盡量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喂乳的時間,停吃牛奶、麥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飲用鹽水、米湯、稀藉粉等。病癥重的應禁食6—24小時,如禁食一定時間后癥狀緩解,可逐步恢復飲食。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切不可操之過急。
對輕度脫水的患兒,可以口服補液鹽調治;脫水嚴重的,應予靜脈輸液,以糾正電解質的紊亂。切不可亂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
此外,要做好病兒的護理工作。除飲食調整外,患兒腹部要保暖。
由于秋季氣候漸漸轉涼,而且患有本病的兒童受病毒的侵犯,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腹瀉加重。還應保護好患兒的臂部,因便次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必定有損傷,患兒便后要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再涂些油脂類的藥膏,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fā)生破潰。患兒用過的東西要及時洗滌并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復交叉感染。
由于輪狀病毒存在于食物之中,所以對本病應以預防為主,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喝生水,不亂吃不潔食品。對嬰兒要注意哺乳衛(wèi)生,奶瓶、湯勺等食具在每次喂前喂后都應該用開水洗燙,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不吃隔夜的食物;母親應注意乳房的清潔,勤換內衣,減少感染的機會。嬰幼兒的玩具也應經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