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965-967頁。
【處方】白花蛇舌草、熟地黃、炙甘草、赤芍、肉蓯蓉、蒲公英、鹿銜草、敗醬草、黃柏、紅花、魚腥草、淫羊藿、覆盆子、白術、黃芪、菟絲子、紫花地丁、野菊花、當歸。
【制法】以上十九味,取黃芪、赤芍的半量粉碎成細粉;敗醬草、魚腥草、白術、當歸和野菊花等五味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黃芪、赤芍的另一半量及其余蒲公英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及第三次各0.5小時,合并煎液,加入上述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90-95℃)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75%,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4(75℃)的稠膏,加入黃芪、赤芍細粉,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制粒,噴入揮發(fā)油,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色至棕褐色;味微酸。
【功效】益腎活血,凊熱解毒。
【主治】用于腎虛血瘀、濕熱蘊結所致的淋證,癥見尿頻、尿急、小腹脹滿;慢性前列腺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規(guī)格】(1)糖衣片(片心重0.32g);(2)薄膜衣片每片重0.33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