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482、1483頁。
【處方】牛黃60g、人工麝香60g、熊膽粉30g、朱砂60g、葶藶子30g、珍珠90g、蟾酥(制)60g、雄黃30g、硼砂30g、乳香(制)30g、沒藥(制)30g、沉香30g、血竭30g、冰片30g。
【制法】以上十四味,除人工麝香、牛黃、蟾酥、熊膽粉、冰片外,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xì)粉;朱砂、雄黃分別水飛成極細(xì)粉,其余硼砂等六味粉碎成細(xì)粉。將人工麝香、牛黃、蟾酥、熊膽粉、冰片研細(xì),與上述粉末(朱砂除外)配研,過篩,混勻。取上述粉末,用水泛丸,低溫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性狀】本品為朱紅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顯棕黃色至棕色;氣香,味苦、麻舌。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用于火毒內(nèi)盛所致的疔瘡癰腫初起、咽喉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1-2次;外用,用醋化開,敷于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規(guī)格】每10丸重1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