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蒺藜(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主產(chǎn)于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陜西等地。

  • 中藥名稱蒺藜

  • 中藥學名(拉丁名)TRIBULI FRUCTUS

  • 別 名蒺藜子、旁通、屈人

  • 所屬功效類 平肝息風藥

  • 蒺藜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河南、河北、山東、安徽

來源

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L.的干燥成熟果實。(《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陜西等地。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由5個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直徑7-12mm。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長3-6mm;背部黃綠色,隆起,有縱棱及多數(shù)小刺,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兩側面粗糙,有網(wǎng)紋,灰白色。質堅硬。無臭,味苦、辛。(《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微溫;有小毒。歸肝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6-10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霉。(《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黃綠色。內果皮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shù)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中果皮纖維多成束,多碎斷,直徑15-40μm,壁甚厚,胞腔疏具圓形點狀紋孔。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黃色,成群。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wǎng)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三氯甲烷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棄去三氯甲烷液,藥渣揮干,加水1ml,攪勻,加水飽和的正丁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分取上清液,加2倍量的氨試液洗滌,棄去洗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蒺藜對照藥材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改良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取對二甲氨基苯甲醛1g,加鹽酸34ml,甲醇100ml,搖勻,即得),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刺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炒磨為末),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引《方龍?zhí)都颐亍罚?/span>
2.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后三錢,白湯調服。(《本草匯言》引《方龍?zhí)都颐亍罚?/span>
3.治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本草匯言》引《方龍?zhí)都颐亍罚?/span>
4.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作痛:刺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本草匯言》引《方龍?zhí)都颐亍罚?/span>
5.行經(jīng):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6.治小便不通,腹脹:土蒺藜炒黃為末,黃酒調下。(《壽世保元》)
7.治口常有瘡:蒺藜子(炒去角)、扁豆(炒)各三兩。上二味,搗羅為散,如茶點吃。(《圣濟總錄》蒺藜子散)

中藥炮制

蒺藜:除去雜質。
炒蒺藜:取凈蒺藜,照清炒法(通則0213)炒至微黃色。(《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懷藥

相關論述

1.《本經(jīng)》:“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span>
2.《別錄》:“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zhèn)?,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span>
3.《藥性論》:“治諸風疬瘍,破宿血,療吐膿,主難產(chǎn),去躁熱?!?/span>
4.《日華子》:“治風,明目最良?!薄爸伪茧嗄I氣,肺氣胸膈滿,催生并墮胎。益精,療腫毒,及水臟冷,小便多,止遺瀝,泄精,溺血?!?/span>
5.《本草圖經(jīng)》:“主痔漏,陰汗,及婦人發(fā)乳,帶下?!?/span>
6.《綱目》:“治風秘,及蛔蟲心腹痛?!?/span>
7.《本草備要》:“瀉肺氣而散肝風?!?/span>
8.《本草再新》:“鎮(zhèn)肝風,瀉肝火,益氣化痰,散濕破血,消癰疽,散瘡毒?!?/span>
9.《南京民間藥草》:“治紅、白痢疾。”
10.《江蘇植藥志》:“鎮(zhèn)痛,治脅痛,療諸傷?!?/span>
11.《眼科全書》:“行血,生新血,去風止癢?!?/span>

原標題:蒺藜
詞條標簽:蒺藜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